摘要:低空經濟作為新興的經濟形態,具有輻射面廣、產業鏈條長、成長性和帶動性強等特點。近年來,全球低空經濟加速發展,并已成為主要經濟體重要的角逐領域,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加緊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目前,我國低空經濟進入快速培育階段,產業環境持續優化,產業鏈具備良好培育基礎,但也存在基礎設施建設進展緩慢、關鍵核心技術仍較薄弱、市場體系發展滯后、管理體系亟待完善等問題。對此,應進一步強化市場機制作用,聚焦重點行業和領域,夯實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低空科技創新引領,推進低空經濟產業化商業化應用,完善低空經濟發展管理體系,進一步探索多樣化、可持續的低空經濟價值釋放路徑。
關鍵詞:低空經濟;產業環境;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新質生產力
低空經濟是在低空空域內(通常為1000米以下,根據實際需要可延伸至不超過3000米),以民用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為主體,以載人、載貨及其他作業等多場景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商業活動或公共服務領域融合發展的一種綜合性新經濟形態。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其核心是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導航、控制、感知和避障等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因此,發展低空經濟在促進經濟發展、加強社會保障、服務國防事業等方面的作用將日益凸顯。未來,隨著技術的成熟、政策的完善和市場的擴大,低空經濟有望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創新,全球低空經濟發展進程加快,并成為主要經濟體角逐的新領域新賽道。我國也緊跟國際發展趨勢,加快部署出臺相關政策,促進低空經濟發展。2021年,低空經濟被寫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將低空經濟列入了戰略性新興產業。2024年以來,國家加速對低空經濟發展的布局。2024年1月1日,國務院、中央軍委公布的《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正式實施,我國無人機產業進入規范化發展新階段;2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強調鼓勵發展與平臺經濟、低空經濟、無人駕駛等結合的物流新模式,低空經濟被列入了國家和地方重點支持的產業范圍。在當前全國各地搶抓布局低空經濟的背景下,梳理分析低空經濟發展的國際態勢、我國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政策建議,對于推動我國低空經濟穩定有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低空經濟發展的國際態勢
縱觀全球低空經濟發展歷程,先后經歷了早期應用探索(18世紀—2006年,以低空旅游、工農業應用嘗試為主)、規范化發展(2006—2020年,各類規范化監管法規逐步出臺)兩大階段。2021年后,在地面交通擁堵問題凸顯、低空飛行器制造技術逐步成熟,以及各類法律法規逐步健全等多方因素推動下,以空中出租車和無人機送貨為代表的應用場景不斷打開低空經濟發展新空間,推動產業加速邁入應用普及階段。
(一)發達經濟體之間低空經濟發展差距較小
目前,全球低空經濟產業總體處于普及階段,各經濟體專注于摸索和豐富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相互之間的差距不大,其中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具備一定領先優勢。
1.美國:以市場競爭型模式的通用航空產業基礎搶占低空經濟發展先機。一直以來,航空運輸業是美國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目前,美國已是全球最大的通用航空消費國和通用飛機制造國,具有相當完備的基礎設施及大量的通用航空飛行器,產業發展水平領先于其他經濟體。相關數據顯示,美國擁有超過5000個通用航空機場,分別是巴西、澳大利亞、中國、俄羅斯的1.42、2.07、11.92和29.54倍;在冊航空器數量穩定保持在20萬架以上;飛行員數量突破80萬人,占總人口的0.24%;對美國GDP的貢獻率超過0.5%。同時,依托扎實的通用航空產業基礎,美國充分發掘市場化力量,引領低空經濟不斷發展。一方面,遵循市場發展規律,合理引導農業植保、物流、電力、石油、軍工等行業的低空發展需求,鼓勵推動Joby Aviation、Wisk Aero和Uber Elevate等產業頭部企業推出無人機技術及產品;另一方面,以美國聯邦航空局(FAA)為主體,不斷出臺監管措施,保障和規范低空經濟安全、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夯實全球領先地位。
2.日本:基于“政府規劃+企業參與+技術創新”模式,積極推進低空經濟發展。作為低空經濟的積極探索者,日本一方面通過不斷完善低空領域的相關政策,明確產業擴張計劃及商業化目標。如,日本經濟產業省和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提出在5年內擴大無人機應用,并力爭在2025年大阪世博會上實現飛行汽車商業化目標。另一方面,依托本田、豐田、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等產業龍頭和研究機構,持續鼓勵企業與平臺加大無人機和載人級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等低空航空器的研發投入,聚焦快遞、農業監控和災害救援等具體產業領域,逐步摸索海上石油平臺飛行、港口直升機引航、觀光娛樂、跨境飛行、城際飛行等應用場景。
3.歐盟:著力豐富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歐盟低空經濟主要圍繞機場運營、空中交通服務、空中交通管理和航空基礎設施四大領域進行布局。其中,較早入局的德國占據歐盟低空經濟的領先位置,德國聚焦工業和物流應用,采用社會市場型模式,在社會需求和市場牽引相結合的基礎上,通過嚴格的空中管制法律引導,采用投資低空經濟技術、簡化企業無人機注冊等方式,鼓勵以Volocopter和Lilium為代表的低空經濟公司開發空中出租車、載人飛行器等低空產品,搶占低空經濟發展高地。
(二)低空經濟政策措施頻出
低空經濟涉及軍、政、商、民全方位場景,具有產業鏈長、輻射面廣、應用場景寬、成長性強等特征,并且能與其他產業很好地實現兼容,為其他產業發展賦能,因而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引擎。因此,各經濟體面向空域管理改革、通航產業發展、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等領域,加緊出臺完善低空經濟管理政策和監督文件,為推動低空經濟發展指明方向、限定邊界。
1.各經濟體加緊制定和完善低空經濟政策法規??v觀全球,低空經濟先發地區基本采取了“國家頂層設計—地方牽頭引導—市場主體承接”的發展路徑,“一盤棋”推動本國(本地區)低空經濟發展。其中,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具有較強的引領示范效應,成為各國政府發展低空經濟的重要抓手。近年來,美國、歐盟、新加坡、日本等國家和地區聚焦場景開發、交通管理能力、運行技術驗證、無人機系統標準體系等行業痛點難點,頒布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條例和措施,有效推動了低空經濟的發展。如,美國先后發布了《先進空中交通(AAM)協調及領導法案》《先進空中交通基礎設施現代化(AAIM)法案》等法案和政策;FAA與NASA牽頭同產業方深度合作,研發迭代出LANNC系統、國際空域系統等多項子系統,能夠提供智能、高效、融合的低空管理服務。日本制定了AAM發展路線圖,明確了2025年和2030年的發展目標,包括啟動AAM服務、實現eVTOL空中出租車和重型貨運無人機業務的全面商業化。
2.監管同步發力,確保產業規范化發展。各國際組織和經濟體采取適航管理和運行風險相結合的策略,重點監管低空經濟領域,并以此完善監管框架、開發飛行控制系統,助推行業的規范化發展。如,國際無人機規章制定聯合體(JARUS)一方面將無人機運行實施分為開放類、特定類和審定類,以適應不同類型的運行需求和風險等級;另一方面采用特定運行風險評估(SORA)方法,對無人機的運行風險進行評估,確保無人機運行的安全性。美國FAA針對運行用途,將無人機進行分類管理,發布管制空域、適航審定規則等無人機飛行管理規范,同時通過法案授權,對無人機采取行動檢測、識別、監控等,以減輕無人機給某些設施或資產帶來的風險。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依據無人機的運行風險進行分類注冊和監管,并制定相應的重量限制、飛行授權要求及駕駛員資格標準。
(三)“低空經濟+”新模式持續涌現
目前,低空經濟在物流、旅游、農業、消防等領域已展開多元商業化嘗試。隨著技術創新的深入發展,更多的“低空經濟+”新模式正持續涌現。
1.“低空經濟+智慧農業”。相比人工,由于在農田管理(種子精準投放、施肥施藥等)、農作物養育(生長、土壤、病蟲害監測等)、農林巡護(防火防盜等)和農作物搬運(采摘收獲等)等方面的突出表現,歐美國家的農業無人機很早便在農林植保領域實現了廣泛應用,產業發展基本進入成熟階段。未來,隨著農業無人機使用成本的降低,地面指揮系統與農業無人機智能化銜接技術的不斷完善,在生產面積擴大化和地形復雜化等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下,歐美國家的農業無人機將在智慧農業領域更加普及,進一步賦能農業精細化生產和管理效率提升。
2.“低空經濟+智慧物流”。近年來,“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問題仍是提升物流產業鏈效率的最大制約。具備即時到位、精準送達的低空載重無人機成為實現智慧物流的關鍵“鑰匙”,尤其在醫療急救、農特生鮮等時效要求高的特殊領域,能夠有效避免因人力資源分配和交通擁堵等不確定因素造成的損失。當前,美國正加緊攻關相關飛行器技術、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期突破空域開放、空域管控、隱私安全等方面的限制,“低空經濟+智慧物流”必將迎來發展新風口。
3.“低空經濟+觀光旅游”。隨著低空技術的發展,低空飛行器在滿足多元化和個性化觀光旅游需求方面提供了更多可能,旅游產業正成為低空經濟的重要融合領域。低空載人飛行器成為吸引游客、提升景區吸引力和競爭力的重要載體,能夠提供低空觀光、全方位游覽和空中主體活動。目前,eVTOL仍處于早期探索和測試階段,各經濟體紛紛加強技術研發投入,布局城市內、城際和景區中的空中快速交通,逐步實現對地面交通的替代。
二、我國低空經濟的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龐大的航空運輸需求驅動民航產業快速發展,促使我國發展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航空運輸國。但受制于相對較嚴的空域管制規定、繁瑣的飛行申請程序,國內的低空經濟發展面臨較多障礙。截至目前,我國低空經濟大體經歷了嚴格管控階段(2007年以前,空域管理基本由空軍主導,消費型低空活動嚴格受限)和初步探索階段(2008—2020年,低空空域改革逐步試點,超低空空域的消費級無人機消費開始興起)。2021年以來,我國低空經濟進入快速培育階段,產業發展迎來新契機。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達5059.5億元,預計2026年將超過1萬億元,至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
(一)中央地方協同發力,產業環境持續優化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低空經濟作為重點打造的交通經濟形態之一被寫入國家規劃;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2024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低空經濟加速發展;當月,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中國民航局四部門聯合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圍繞培育低空經濟增長基礎支撐提出多項重點任務。總體來看,國家低空經濟領域政策主要瞄準低空空域開放和無人機標準細化兩大主線,為地方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了政策基礎。同時,地方政府緊抓產業高速發展戰略機遇,聚焦挖掘區域資源稟賦,紛紛投身低空經濟發展賽道,多元拓展“低空經濟+”發展場景。如,福建利用豐富的海島旅游資源,支持開發低空旅游等新業態;四川和重慶等地推動低空飛行旅游與山地景點深度融合;上海依托eVTOL飛行器制造優勢,著重攻關低空經濟細分領域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二)部分技術處于全球第一梯隊,低空創投領域熱度較高
作為低空經濟技術的核心,低空飛行器制造是各經濟體重點布局搶位的焦點領域,我國在無人機研發設計、裝備制造、新一代通信技術等領域占據全球領先地位。一方面,我國無人機裝備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至2023年,我國民用無人機注冊數首次突破百萬量級,達到126.7萬架,同比增長32.2%,位居全球第一;累計飛行時間快速增長,達到2311萬小時,同比增長11.8%,其他關鍵指標也增長迅速;無人機企業達1.9萬家,擁有大疆、小鵬匯天等一批民用無人機龍頭企業。另一方面,我國關鍵零部件龍頭企業優勢顯著。寧德時代、德賽電池、億緯鋰能、欣旺達等在電池、航空材料和飛行控制系統等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持續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已形成全球領先的技術水平。但受限于安全、成本及關鍵技術瓶頸制約,與地面經濟相比,我國低空經濟的技術經濟性尚未建立顯著比較優勢。同時,我國低空創投領域熱度較高。2022年,全國低空經濟相關投融資規模突破百億元,創投事件突破百起。截至2024年3月,國內已有超過10家eVTOL主機廠獲得投融資,共計6家主機廠進入A輪及以上投資。如,沃蘭特于2024年3月進行A輪融資,金額超億元;沃飛長空于2023年12月完成A+輪融資,金額近2億元。
(三)產業鏈具備良好培育基礎,以供給為導向的發展模式短期內難以改變
一方面,我國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基礎初具雛形。憑借相對完整的制造業體系,我國低空經濟產業鏈原材料供給、軟件設計、關鍵零部件制造、整機裝配和服務配套等上下游環節基本完備,產業發展基礎較為扎實,正處于快速發展前期。同時,我國龐大的工業和消費市場為低空經濟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有利于推動產業爆發式增長,推動市場邁向萬億規模。另一方面,短期內供給為導向的發展模式難以改變。僅從當前我國無人機產業鏈的價值分布看,中上游的原材料、零部件和整機制造的產值占到七成,剩余三成里設計測試和運營服務(飛行、租賃和培訓等服務)各占一半。這就是說,無人機產業鏈中消費需求端的產值僅占整個價值鏈的15%左右,生產端主導趨勢較為明顯。由于低空經濟能很好地適配、兼容和輔助相關產業發展,能夠產生“1+1>2”的杠桿效應,因此,以需求為導向的發展模式更有利于推動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未來,通過不斷開拓應用場景、擴大消費需求,逐漸形成以需求為導向的發展模式,是低空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四)各地加緊卡位布局,形成地區特色模式
近年來,在中央的統籌規劃下,各地積極部署推廣低空經濟,探索空域分類化管理體制改革,豐富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強化關鍵技術創新,產業呈現良好的上升發展態勢。如,湖南強化低空空域管理體制優勢,2020年9月《湖南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拓展實施方案》獲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批復,成為全國首個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拓展省份。此后,湖南先后出臺《湖南省低空空域劃設方案》《湖南省低空空域協同運行辦法》等文件,持續推動低空經濟發展。一方面,持續優化空域管理體制。縱向上,將3000米以下空域對應劃設為管制、監視、報告三類;橫向上,持續拓寬低空經濟范圍,規劃出超24萬平方公里的低空可飛空域,并相應設立近百條低空目視飛行航線。另一方面,精準提供低空服務。以長沙飛行服務站為樞紐,聯通株洲、寧鄉和岳陽三地,依托2700平方公里試運行空域基礎,不斷賦能航空、飛行和氣象等領域的情報服務。2022年,湖南省通航領域企業累計達510家,產業產值約28億元。深圳依托無人機產業優勢,推動低空經濟發展。深圳是全球無人機產業最集中的區域之一,產業鏈覆蓋軟件開發、原料加工、零部件加工、整機裝配等上下游環節,以及商用轉化、技術攻關、人才資金等配套保障環節,培育出大疆、道通智能、科衛泰等一批世界級低空經濟細分領域的行業龍頭。深圳依托扎實的無人機產業基礎,持續加碼頂層規劃,組建了低空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深圳市低空經濟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4年)》,同步啟動低空領域的立法工作,組建了低空經濟專家委員會,成立了低空經濟產業協會,一體化推動低空經濟發展。2023年,深圳擁有無人機企業達1730家,年產值約960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消費級無人機占全球70%的市場份額,工業級無人機占全球50%的市場份額。上海拓展eVTOL研發優勢,搶占低空經濟高地。2022年9月,上海發布《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提出依托浦東、楊浦、金山等區域,加大空間資源利用,力爭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硬核成果,打造未來空間產業集群。其中,金山區配套制定了《金山區打造華東無人機基地暨加快無人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通過實施招強育新行動、服務擴容行動、創新登峰行動、生態擴圈行動、設施聯動行動和管理賦能行動,致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天空之城”。青浦區長三角低空經濟虹橋產業園于2024年1月揭牌,聚焦電動飛行器制造、新材料研發生產,測繪無人機、旋翼及固定翼無人機研發制造,無人機芯片研發,以及飛機發動機維修與養護等低空經濟細分領域。
三、我國低空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盡管我國低空經濟發展取得了明顯進展,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基礎設施建設進展緩慢、關鍵核心技術仍較薄弱、市場體系發展滯后、管理體系亟待完善等問題,制約了低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一)低空基礎設施建設進展緩慢
低空基礎設施是低空經濟活動尤其是低空飛行活動的重要載體。由于低空與地面之間的交互聯動具有高度復雜性,需要通航機場、航空器起降站、空域管理信息系統、高速無線網絡等完備的基礎設施支撐。當前,我國低空基礎設施建設進展緩慢,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尚不足以支撐低空經濟的大規模示范應用和商業化發展。
1.硬件基礎設施供給不足。近年來,雖然我國通用機場數量不斷增多,地面服務保障設施持續完善,但仍存在通航機場數量較少、地區分布不均衡、大部分機場功能較單一等問題。截至2023年底,不考慮私人機場,全國在冊管理的通用機場數量僅有449個,約占美國公共通航機場數量的11%。同時,我國通航機場分布不均衡,全國通航使用低空空域不足30%,且未能成網連片,尤其重點區域覆蓋率不足,難以滿足多元化的服務需求。
2.軟件基礎設施建設亟待加強。城市空管的信息系統、空域管理輔助系統、飛行服務站系統、城市立體交通網等分散在航空、通信等不同領域,整合難度較大。在許多地區,服務站和通航計劃信息未實現軍民航之間的聯網,計劃受理的時限和程序尚不統一,增加了服務站或同行企業之間的協調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運行效率。同時,缺乏有效的網絡信息基礎設施支撐低空感知探測和通信?,F有的感知探測基礎設施和低空通信效果差、速度慢、規模小、管理低效,無法滿足低空經濟的發展需求。此外,通用航空有人機與無人機尚未實現互聯互通,導致二者的動態數據(如位置)無法實時共享,不利于通航運行效率和安全性的提升。
(二)關鍵核心技術仍較薄弱
技術創新是發展低空經濟的關鍵。目前,我國低空經濟發展的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尤其是航空領域的核心零部件及技術,如航電系統、航空發動機、大型無人機的芯片和電池等方面,多受制于歐美發達國家,關鍵核心設備進口依賴嚴重,核心技術支撐能力亟待加強。
1.低空經濟技術成熟度不高。雖然我國在航空器制造領域取得了一定進步,但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以國產航空器研發為例,我國在航空發動機、航電系統等核心技術方面主要依賴進口,缺乏自主創新能力。這導致我國低空產業在關鍵技術、核心設備等方面對外依存度較高,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優勢。同時,低空經濟技術也需進一步迭代。由于航空應用的特性,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對鋰離子電池的性能要求更高。根據高工鋰電數據,新能源車鋰電池的能量密度(電池單位重量提供的能量)為200Wh/kg,面向城市空中交通的eVTOL至少需要達到400Wh/kg,而目前國內成熟的eVTOL電池能量密度僅為285Wh/kg,遠低于航空燃油的比能量,僅能勉強滿足小型全電飛行器的短程飛行需要。因此,eVTOL真正實現產業化還需相關技術的加快迭代。
2.關鍵核心技術遭遇的壁壘相對較多。我國在飛機結構、氣動外形設計及加工工藝等方面已達到世界級水平,國內廠商如西飛、沈飛、成飛等在國際合作中也積累了豐富經驗,技術水平達到了國際一流。然而,在通用航空領域,我國存在顯著的技術短板,尤其是整機和發動機主要依賴進口,低空核心零部件及關鍵材料的研發能力仍顯不足,很多核心系統仍依賴國外技術支持,部分核心系統依賴進口,嚴重制約了低空經濟的自主創新和安全發展。如,無人機等制造所需的主控芯片、智能儀器儀表和傳感器等關鍵核心元器件尚未實現完全自主掌握,尤其是無人機核心電池、通信系統、智能感知、定位導航、避障、發動機、降噪等關鍵技術研發能力相對薄弱,影響產品成熟度的提升。在低空經濟的飛行器產業鏈中,整機設計、系統集成、制造工藝和適航認證等屬于核心環節,但國內外技術水平差距較大,實現技術突破面臨一定壁壘。
(三)低空經濟市場體系發展滯后
目前,我國低空產業已經基本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但產業鏈整體發展不平衡,尤其保障、服務等環節相對薄弱,場景應用領域還在探索之中,市場消費潛力尚未充分激發,低空經濟市場體系發展相對滯后。
1.低空經濟服務業發展滯后。我國低空經濟已經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尤其零部件和航空器生產制造、地面系統搭建等產業鏈上游發展態勢良好,但下游的低空維修與技術支持、運行服務、信息服務、安全保障、空管服務保障等環節發展滯后。從無人機產業鏈價值分布看,消費需求端的產值僅占整個價值鏈的15%左右。根據近些年我國上市公司及新三板掛牌公司低空經濟產業營業收入統計,航空器制造業務收入占比接近90%,飛行服務和保障服務業務收入合計僅占10%左右。同時,低空經濟類金融保險產品稀缺,尤其缺少面向低空產業的純信用、低成本信貸、中長期技術研發、技術改造等創新金融產品。無人機保險服務體系還不健全,且保險覆蓋范圍與商業場景契合度不高,保險公司針對物流、載人、城市管理等低空商業應用的險種開發不足。
2.場景應用普及率較低。目前,低空經濟主要用于農業植保、電力巡檢、旅游觀光、娛樂拍攝、短距離配送、醫療急救、消防應急、搶險救災等場景,仍處于早期探索階段,缺少成熟的商業模式和穩定的盈利模式。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通航飛行器數和通航飛機利用小時量分別僅為美國的1.5%和4.5%左右,存在很大差距。同時,我國的低空經濟產品還缺乏價格優勢。以eVTOL等航空器為例,國內產品造價較高,且載客量較少,相比傳統的直升機和飛機沒有價格優勢,在應用初期主要服務于對時間敏感、愿意支付更高費用的小范圍群體,因而目前只能作為一種補充,還難以替代市內公交、地鐵及城際火車、高鐵等通行方式,距離全社會規?;茝V普及相對遙遠。
3.消費潛力還未充分激發。我國低空經濟發展歷程較短,消費者及各行業對低空飛行相關活動和作業的熟悉度、接受度仍然不高,相對于生產端和消費端的廣闊市場規模而言,市場價值較低,廣大消費群體的需求尚未被有效激發,導致低空經濟消費活力不足。目前,各地已陸續開展了數量眾多的直升機觀光、空中游覽等低空航空旅游項目,但仍然停留在單一的低空觀景模式上,在多類型低空旅游產品和行程方面發展不足,無法充分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低空消費市場還需進一步開拓。對比美國等發達國家,我國通用航空市場規模偏小,且主要集中在工農業和社會公共服務類,這兩類市場的占比在80%以上,而公務飛行和私人飛行只占18%左右的份額。同時,全國能夠實現全年持續穩定運行的通用航空線路不足總數的10%,而美國的私人、公務、商務飛行及旅游觀光類的飛行總時間占比達到65%左右。
(四)低空經濟管理體系亟待完善
城市低空經濟發展具有異構、高頻次和高復雜性等特點,對空域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國在低空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短板,全國低空經濟全域協同發展機制尚未建立,低空經濟發展“多頭管理”與“管理空白”并存等現象較為突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加強。
1.全國低空經濟全域協同發展機制尚未建立。2024年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各地紛紛出臺利好政策,大力推動低空經濟發展。但由于低空空域管理缺少總體規劃和分類指導細則,各地的發展戰略規劃呈現碎片化狀態。盡管各地已形成多個低空經濟產業園區,并在不同領域展開了布局,但各地區之間缺乏整體謀劃和協調,存在發展不統一、資源利用率不高等現象。同時,由于國家層面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由民航局牽頭,省市發展低空經濟牽頭部門不一,有經濟和信息化廳(局),也有交通運輸廳(局)等,導致省際協同發展難度較大等問題。
2.低空經濟發展“多頭管理”與“管理空白”并存。一方面,由于不同層級低空經濟由不同部門負責管理,存在“多頭管理”問題,導致審批流程復雜,影響低空經濟運行效率。國家民航局和地方政府職責劃分尚待清晰,“一站式”飛行審批機制尚未完善,存在飛行計劃申報渠道單一、飛行審批報備流程復雜、審批時間過長等現象。另一方面,低空運營管理體制仍不完善,還存在“管理空白”問題。全國統一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建設滯后,低空劃設、信息化構建、有人機與無人機的協同管理等還有待突破,低空空域分類劃設標準、各類空域準入條件與使用規則、通航飛行審批程序、空管服務保障模式等還需要進一步明確,相關保障服務功能亟待加強。
四、政策建議
面向未來,加快發展低空經濟需要進一步強化市場機制作用,引導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應用場景為牽引,以市場規模優勢為依托,聚焦重點行業和領域,夯實低空基礎設施支撐,強化低空經濟核心技術攻關,帶動技術突破和應用迭代發展,大力培育發展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加大相關配套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探索多樣化、可持續的低空經濟價值釋放路徑。
(一)夯實低空經濟基礎設施
完善的基礎設施是發展低空經濟的基礎。低空數字化系統的開發與建設、低空空域航路基礎設施的建設都是低空經濟實現產業化、規?;?、商業化發展的重要基礎。需要加快建設城市低空通用航空運行控制中心和調度監視平臺,并在未來城市規劃和建設中合理預留低空空域運行基礎設施建造空間。
1.加快低空經濟硬性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完善起降基礎設施網絡體系。進一步加大通用機場建設力度,優先支持一批社會公益性強、建設成本低的通用機場項目。完善現有通用機場功能,提供低空飛行器起降、停放、補能、維修、托管等服務。統籌規劃建設一批無人機小型起降平臺、中型起降場、大型起降樞紐、eVTOL起降場和直升機起降平臺。二是推進低空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低空飛行服務站、充換電及公共測試場,以及全空間無人系統等相關基礎設施,推進低空飛行障礙物警示標識建設。完善路網、電力等基礎設施,增補低空航空氣象監測設施,強化通用機場、起降場地等平戰轉換功能。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無人駕駛航空器公共測試場和eVTOL及大中型無人駕駛航空器樞紐起降場。三是加強與傳統交通網絡的互聯互通。支持在旅游景區、醫療機構、交通樞紐、重點林(牧)區及自然災害高風險區建設直升機臨時起降點和無人機起降平臺,支持在商業區、辦公區、大型社區等建設無人機物流配送起降平臺。鼓勵試點城市將低空基礎設施納入城市建設規劃,新建住宅和商業樓宇預留低空基礎設施建設空間,以適應未來交通擴展的需要。
2.推進低空經濟軟性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建設低空交通管理平臺。充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布局通信感知一體化低空智聯網,開發新的低空航行系統。建立低空空管飛行服務平臺,為低空用戶提供空域航線申請、計劃申報、通信導航、情報、氣象等服務。建設低空交通監管平臺,實現準入審批、過程監管等功能,并與飛行服務平臺、上級監管平臺互聯互通。二是推進低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低空飛行數據平臺,打造低空飛行數字底座,為各類應用場景提供大數據存儲、處理、開發應用等服務。集成利用衛星導航、物聯網、AI算法、實景三維數字孿生等技術,構建全國城市網格空域數據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統。積極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高低空飛行服務系統的響應速度及對各類飛行數據的處理能力。
(二)加強低空科技創新引領
目前,低空經濟正逐漸成為推動經濟創新發展的新引擎。要以增強低空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快攻克一批低空領域關鍵“卡脖子”技術,研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無人機、固定翼飛機、eVTOL及其核心零部件等,同時推動低空經濟產業成果孵化轉化,著力培育行業發展領軍人才,進而促使低空經濟產業鏈基本實現自主可控。
1.加快低空產業核心技術的原始創新。一是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堅。聚焦固定翼飛機、固定翼/多旋翼無人機、eVTOL及無人直升機等整機,主控芯片、三電系統、中小微型發動機、機載傳感器等關鍵零部件,以及高效動力發動機系統、機載系統、飛行控制等核心系統,開展技術攻關。加快產業鏈上游布局,聚焦鋁合金、碳纖維、復合材料等原材料及芯片、電池、陀螺等核心零部件,加速研發突破。二是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鼓勵低空經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組建低空經濟的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型研究機構,開展低空前沿技術研究,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2.推動低空經濟產業成果孵化轉化。一是建設科技創新支撐平臺。支持建設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產業創新研究院、工業設計中心(企業)、企業技術中心等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和公共服務平臺,加強科技創新資源供給,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二是引導企業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打造低空經濟科技成果孵化器、加速器,促進創新成果轉化落地。定期發布低空經濟前沿技術應用推廣目錄,建設低空經濟產業成果“線上發布大廳”,促進eVTOL、特種飛行平臺等新構型設計和飛行器重構支持等研發設計產業化,推動供需精準對接。
3.著力培育行業發展領軍人才。一是積極培育本土人才。充分吸引各類航校畢業生、空軍退役飛行員在通航行業就業,整合飛行人力資源,建立飛行人才庫。鼓勵低空領域龍頭企業加強與高校在教學研究、人才培養、專業培訓等方面的協同協作,培養更多的低空領域專業人才。鼓勵企業加強內部培訓和人才引進,提高員工的素質和能力,更好滿足低空經濟發展需求。二是積極儲備人才資源。引導通用航空人才市場吸引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并建立飛行人才庫,積極吸納緊缺的創新型教育、科研人才,合理利用人力資源儲備,完善產業鏈布局,保證低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推進低空經濟產業化商業化應用
按照Gartner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目前低空經濟正逐漸邁入成熟穩定發展階段,低空經濟的商業化探索正在提速,未來兩三年將是低空經濟產業化商業化應用的關鍵階段。因此,應進一步加快構建低空經濟產業體系,探索低空經濟新模式新業態,為低空經濟發展打造更好生態。
1.加速構建低空經濟產業體系。一是做大做強低空經濟制造業。支持各地區根據自身資源稟賦、產業發展方向等特點,重點培育低空經濟鏈主企業,打造各具特色的低空經濟產業園區,帶動電機、電池、復合材料、導航通信、零部件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集聚融合發展。二是大力拓展低空經濟服務業。建設低空飛行器檢驗檢測及質量安全保障公共服務平臺,為低空飛行器研發制造企業提供檢驗檢測、試飛測試等技術服務。發展空域管理規劃、飛行規則制定、基礎設施建設、低空產業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創新低空經濟金融服務,鼓勵保險公司開發針對物流、載人、城市管理等低空商業應用險種,擴大無人機保險覆蓋范圍并提升與商業場景的契合度,建立風險覆蓋廣泛的無人機保險服務體系。
2.不斷探索低空經濟新模式新業態。一是培育低空經濟新業態。引導具備條件的城市開通市內和城際低空客運航線,鼓勵利用直升機、eVTOL等低空飛行器探索拓展空中通勤、商務出行、空中擺渡、聯程接駁、跨境飛行服務,推動低空飛行與軌道、機場等開展聯運,不斷豐富城市交通新業態,培育低空新興消費需求。二是加速多行業多場景應用落地。統籌空域、市場、技術、政策和安全等要素,開展低空場景信息采集與發布、場景供需雙方對接與撮合等工作,圍繞低空制造、物流、旅游、農業、應急救援、商貿、教育等重點領域,培育建設標桿場景。拓展低空智能航空器公共服務應用場景,圍繞群眾生活和城市發展的難點、痛點、堵點,加強公共服務領域場景清單制引導,發展低空應急救援、醫療救護等公共服務及智慧巡檢等政府履職輔助性服務。
3.優化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生態。一是加大低空制造產業園、低空服務產業園、低空運營保障產業園培育建設力度。推動國防科技先進技術、工藝、材料等攻關成果向低空產業裝備領域轉化應用,推動航空航天企業積極融入低空經濟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圍繞低空科技研發、產教融合協作、低空產業孵化等領域,加強低空經濟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二是加大低空經濟產業領域技術創新支持和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完善低空空域管理規定,建立健全監管機制,簡化飛行計劃審批流程,并加強對低空飛行活動的監管和執法。建立完善的事故預防和處理機制,確保低空飛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完善低空經濟發展管理體系
加快完善低空經濟發展管理體系,鼓勵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相關專家積極參與低空經濟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加強軍地民協同,共建低空生態圈。充分發揮低空經濟先行優勢,在制定低空基礎標準、技術標準、管理標準、相關規范等國際標準方面搶占先機,不斷提升我國在低空經濟領域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
1.強化低空經濟規劃統籌。一是統籌低空經濟頂層設計。加快制定低空經濟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明晰路線圖,編制低空數字空域圖,促進低空資源高效配置。優化布局低空交通網絡,構建通用航空和無人機低空航路航線網絡,加快形成服務省際、城際、城市、城鄉的“干—支—末”低空航線網絡。二是優化低空經濟空間布局。把發展低空經濟與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結合起來,突出區域現實條件和潛在優勢,實現區域錯位發展。在低空基礎設施、飛行器制造、應用示范、運營服務等低空經濟領域成效明顯的地區,打造一批低空經濟的策源地和集聚區。
2.完善低空經濟政策服務體系。一是加強適航審定體系和能力建設。培育和建立無人駕駛航空器綜合應用測試基地和適航審定類研究機構,為低空經濟產業鏈企業提供全過程的適航審定技術服務、培訓服務和管理服務。結合傳統空管保障體系和通航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加強無人駕駛航空器空中航行服務體系建設。二是完善低空非管制空域服務模式。根據不同空域類型及運行場景,建立分級分類的低空非管制空域服務模式。優化空域使用管理方式,針對非管制空域簡化現行飛行計劃申報流程。加強低空通信導航監視,提高非管制空域的通信導航監視水平。
3.加快低空經濟規范化標準化建設。一是完善低空空域管理制度。加快空域分類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擴大低空空域開放,完善航空器低空適飛空域圖。健全軍地民協同管理機制,積極推動優化航線飛行計劃申報審批環節,加快推進飛行計劃“統一窗口、一站式”辦理。建立健全低空安全保障機制,提升低空空域導航、通信、監視等管理水平,形成全過程、可追溯的安全監管體系。探索低空空域融合飛行管理機制,推進低空飛行器從隔離運行向融合運行演進,實現低空空域的高效使用。二是完善標準體系建設。圍繞低空新基建、航空器研發制造、有人機與無人機融合飛行等領域,支持國內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協同合作,共同參與國內外標準的研究制定,構建貫穿低空裝備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試驗驗證、運行支持全生命周期的工業標準體系,為低空經濟有序發展保駕護航。
(本文原載于《經濟縱橫》2024年第8期,編發時有刪減)
引用格式:張曉蘭,黃偉熔.低空經濟發展的全球態勢、我國現狀及促進策略[J].經濟縱橫,2024(8):53-62.
版權所有:江蘇鐘吾大數據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ICP備案許可證號:蘇ICP備2023016529號 蘇公網安備32130002004002號